戊戌年秋专业实践记
文-李敬潭
似水如歌,若疾驰的马、如南归的雁、是浪中的舟,朦胧中到站钟声猛然撞响,恍然间便是大四。
北疆的九月,是分外的,不是诗句能概括他的豪情,也不是言语能左右他的壮美,接到通知,我们将赴黑龙江省九三农垦总局红五月农场进行墙面绘画,一行十一人稍作商议便匆匆起行,地广人稀是龙江一种特有的情怀,大半天三次转车,一路朝南的奔,映入眼前接天连地的玉米和矮高粱与肉身所受的颠簸让人心生忐忑,终于,车停在了红五月农场。
出发前夕 校园随手拍摄
我履职过院系学生干部,曾有一句话一直萦绕,如果大二指挥的是一场战争,那么大三便考虑的是打一场战役,大四的我们也许会沉稳的多,简单的做了吃住生活的安排之后,我们也不敢懈怠,未曾休息便直接小跑到施工区域,在当地政府的介绍下,得知本次绘画的主题旨在还原当年知青下乡共建农场的情景,轻车熟路,大家开始了战役前期准备,十一人分成三组,或勘察地形、或清点战略物资、或整理手头各类资料文件,忙的不可开交。
接到实践任务后,大家讨论研究照片素材
其实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,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挑战,如待绘画区域面积墙面达150块之多,天公亦常与我们玩笑,时而细雨连绵,顷许却又艳阳高照,雨后施工区道路泥泞,鞋底粘上的泥土竟令人拖不动脚步,夜晚投影的过程中蚊虫缭绕,甚至同学们扒开木堆,钻进草丛以确保投影作业的高质量完工,攻坚克难人心齐泰山移,在大家共同努力下,许多问题迎刃而解,高科技与现行智慧同上阵,大家往往是起早贪黑,睡大通铺,吃乱炖,早八点上工,挑灯夜战到十一二点,甚至凌晨更晚......
雨天道路泥泞,工作一上午后的鞋底
为夜晚工作做前期准备
挑灯夜战
这片黝黑的土地是有灵魂的,它见证了天南海北知青上山下乡的一腔热血,我们十一人,只顾埋头苦干,权当自己也是当年的知青,那种热血之情在胸腔澎湃着,逛荡着!队伍中也有当年知青的后裔,闲暇时候我们也坐在墙上、柴火堆中,听他、听当地村民,讲述了那一个个知青动人的故事,例如冯百兴救火、汪立国建厂,或许是精神感染、责任的召唤,革命的精神和爱国的热情推动着我们,夜以继日,不敢懈怠。
日常实践照
日常实践照
乡亲们的热情是盛之不却的,他们时常用岁月的经历指点我们画面上的失误,岁月的痕迹体现在人身上往往不只是表面沧桑,还有时代的印证,我想那大概是一个空中飘扬着东方红的乐声,地下干劲热火朝天的岁月,那种气息是刻骨铭心的,时隔三四十年,乡亲们对那个年代的穿着打扮生活日常记忆如新,小到发动机的马力、车身的颜色、大到哪个连队的土地面积是多少,多少只家畜,多少辆车,大家都记忆如新。
绘画施工的过程中,父老乡亲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,同是一家亲,因为工地离住宿地远,一天深夜完工已经十二点,住在工地隔壁的农民大伯提出用拖拉机送我们回去休息,一时间竟感动的在场十一人哽咽,在画某一块墙的时候,绘画内容是中国最早的机动犁地车,一位爷爷八十多岁专程来看,敲着墙颤颤巍巍告诉我,这是他四十年前开过的车,斯大林80号!苏联一战退役坦克改造,连车带轴距宽窄他都能报出精准数字,老骥伏枥志在千里,透过爷爷浑浊的瞳孔,里面是热血沸腾的青春。
40年前的斯大林80号的司机,今年80岁的爷爷
精神丰收是无价的,时代感染亦为之永恒,实践,也许真的应了这个丰收的季节吧,是满载而归的!临了写这篇记事文章的时候,修修改改好多遍,唯恐自己疏忽遗漏,却也多有不满,纸面上又怎能概括出当年知青们的豪情?如今乡亲们的热心肠、与同学们今天的收获?我不过是草草记述,生怕多年后忘记这些天的丰硕细微罢了。
夜空中最亮的北极星 随手拍摄
实践过程和部分作品:
偶有闲情,大家也牢记实践课程安排,随手拍的照片也为日后工作室画面创作积攒了宝贵的素材。
z
z